1编号:139589题型:解答题测试正确率:0%
2编号:139520题型:解答题测试正确率:0%
3编号:138976题型:解答题测试正确率:0%
4编号:138975题型:解答题测试正确率:0%
5编号:138974题型:解答题测试正确率:0%
某校“趣味数学”社团开展了测量本校旗杆高度的实践活动.“综合与实践”小组制订了测量方案,并完成了实地测量.他们在该旗杆底部所在的平地上,选取两个不同测点,分别测量了该旗杆顶端的仰角以及这两个测点之间的距离.为了减小测量误差,该小组在测量仰角的度数以及两个测点之间的距离时,都分别测量了两次并取它们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,测量数据如下表(不完整).
任务一:两次测量A,B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= m.
任务二:根据以上测量结果,请你帮助该“综合与实践”小组求出学校旗杆GH的高度.(参考数据:sin26.5°≈0.45,cos26.5°≈0.89,tan26.5°≈0.50,sin33°≈0.54,cos33°≈0.84,tan33°≈0.65)
任务三:该“综合与实践”小组在制定方案时,讨论过“利用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测量旗杆的高度”的方案,但未被采纳.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什么?(写出一条即可)
6编号:138971题型:解答题测试正确率:0%
7编号:138907题型:解答题测试正确率:0%
8编号:138906题型:解答题测试正确率:0%
阅读理解:
如图1,Rt△ABC中,a,b,c分别是∠A,∠B,∠C的对边,∠C=90°,其外接圆半径为R.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:,
,可得
,
即(规定sin90°=1).
(1)探究活动:
如图2,在锐角△ABC中,a,b,c分别是∠A,∠B,∠C的对边,其外接圆半径为R,那么:
(用>,=或<连接),并说明理由.
事实上,以上结论适用于任意三角形.
(2)初步应用:
在△ABC中,a,b,c分别是∠A,∠B,∠C的对边,∠A=60°,∠B=45°,a=8,求b.
(3)综合应用:
如图3,在某次数学活动中,小凤同学测量一古塔CD的高度,在A处用测角仪测得塔顶C的仰角为15°,又沿古塔的方向前行了100 m到达B处,此时A,B,D三点在一条直线上,在B处测得塔顶C的仰角为45°,求古塔CD的高度.(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,≈1.732,
)
9编号:138905题型:解答题测试正确率:0%
(2021鄂尔多斯)图1是一种手机平板支架,由托板、支撑板和底座构成,手机放置在托板上,图2是其侧面结构示意图,托板长AB=115 mm,支撑板长CD=70 mm,托板AB固定在支撑板顶点C处,且CB=35 mm,托板AB可绕点C转动,支撑板CD可绕点D转动,∠CDE=60°.
(1)若∠DCB=70°时,求点A到直线DE的距离;(计算结果精确到个位)
(2)为了观看舒适,把(1)中∠DCB=70°调整为90°,再将CD绕点D逆时针旋转,使点B落在直线DE上即可,求CD旋转的角度.(参考数据:sin50°≈0.8,cos50°≈0.6,tan50°≈1.2,sin26.6°≈0.4,cos26.6°≈0.9,tan26.6°≈0.5,≈1.7)
10编号:138904题型:解答题测试正确率: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