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选择的知识点:
  •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删除

1编号:46779题型:单选题测试正确率:53.87%

(上接第1题)(2)两位老师根据演讲比赛的设奖情况,决定所购买的A种笔记本的数量要少于B种笔记本数量的,但又不少于B种笔记本数量的.若设他们购买A种笔记本n本,购买这两种笔记本共花费W元,则W与n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(    )(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)

2编号:46309题型:单选题测试正确率:54.29%

在某市开展城乡综合治理的活动中,需要将A,B,C三地的垃圾50立方米、40立方米、50立方米全部运往垃圾处理场D,E两地进行处理.已知运往D地的数量为90立方米,运往E的数量为50立方米.
(1)若A地运往D地a立方米(a为整数),B地运往D地30立方米,C地运往D地的数量小于A地运往D地的2倍.其余全部运往E地,且C地运往E地的数量不超过12立方米,则A,C两地运往D,E两地共有(    )种方案.

3编号:42850题型:单选题测试正确率:48.2%

(上接第3,4题)(3)该单位预算用不超过30000元的资金,连同交售10台旧家电所得的资金总额1500元,购买这款品牌电脑和这款品牌空调共10台(其中至少有4台电脑),设购买这款品牌电脑m台,若要求有几种购买方案,则根据题意可列不等式(组)为(    )

4编号:42849题型:单选题测试正确率:50.2%

(上接第3题)(2)按家电“以旧换新”政策,购买一台这款品牌电脑和一台这款品牌空调,消费者可获得的政府补贴分别为(    )

5编号:42848题型:单选题测试正确率:59.55%

某单位为了优化办公条件,已经两次更新部分电脑和空调:第一次购买1台品牌电脑和2台品牌空调,共花费9200元;第二次购买2台品牌电脑和1台品牌空调,共花费10900元.适逢最近国务院出台家电“以旧换新”政策,该单位决定采用“以旧换新”的方式进一步更新电脑和空调(前后三次品牌电脑和品牌空调的型号和价格都相同).“以旧换新”政策中规定:消费者交售旧家电后凭“以旧换新”凭证购买新家电时直接申领补贴,国家给予“以旧换新”的消费者10%的补贴,将补贴资金抵减新家电销售价格后支付,其中,电脑最高补贴400元,空调最高补贴350元.
(1)这款品牌电脑和这款品牌空调的销售价格分别为(    )

6编号:42348题型:单选题测试正确率:41.73%

某商场分两批购进同一种电子产品,第二批单价比第一批单价多10元,两批购进的数量和所用资金见下表:

(1)该商场两次共购进这种电子产品多少件?
(2)如果这两批电子产品每件售价相同,除产品购买成本外,每天还需其他销售成本60元,第一批产品平均每天销售10件.售完后,因市场变化,第二批电子产品比第一批平均每天少销售2件,商场为了使这两批电子产品全部售完后总利润不低于20%,那么该商场每件电子产品的售价至少应为多少元?
本题的正确答案为(    )

7编号:42347题型:单选题测试正确率:46.17%

(3)在第3,4题的条件下,该单位预计用不超过30000元资金,连同交售10台旧家电所得的资金总额1500元,购买这款品牌电脑和这款品牌空调共10台(其中至少有4台电脑),设购买这款品牌电脑m台,若要求出有几种购买方案,根据题意可列方程(组)或不等式(组)为(    )

8编号:42346题型:单选题测试正确率:47.58%

(2)在第3题的条件下,按家电“以旧换新”政策,购买了一台这款品牌电脑和一台这款品牌空调,消费者可分别获得多少元的政府补贴(    )

9编号:42345题型:单选题测试正确率:57.66%

某单位为了优化办公条件,已经两次更新部分电脑和空调:第一次购买1台品牌电脑和2台品牌空调,共花费9200元;第二次购买2台品牌电脑和1台品牌空调,共花费10900元.适逢最近国务院出台家电“以旧换新”政策,该单位决定采用“以旧换新”的方式进一步更新电脑和空调(前后三次品牌电脑和品牌空调的型号和价格都相同).“以旧换新”政策中规定:消费者交售旧家电后凭以旧换新凭证购买新家电时直接申领补贴,国家给予以旧换新的消费者10%的补贴,将补贴资金抵减新家电销售价格后支付,其中,电脑最高补贴400元,空调最高补贴350元.
(1)这款品牌电脑和这款品牌空调的销售价格分别为(    )

10编号:42344题型:单选题测试正确率:35.28%

随着私家车拥有量的增加,停车问题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.为了缓解停车矛盾,某小区开发商欲投资16万元,建造若干个停车位,考虑到实际因素,计划露天车位的数量不少于室内车位的2倍,但不超过室内车位的3倍.据测算,建造费用如下表:

则符合题意的建造方案中,可以建造露天车位的个数为(    )个.

第12页 共19页 首页<<78910111213141516>>尾页  GOT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