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编号:83480题型:填空题测试正确率:0%
3编号:83470题型:填空题测试正确率:0%
如图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。
(1)写出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:①____;②____。
(2)关闭A装置中的弹簧夹后,从仪器①向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的水,静止后①的末端有一段稳定的水柱,则A装置是否漏气?____(填“漏气”、“不漏气”或“无法确定”)。
(3)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取氧气,若要较好地控制产生氧气的速率,应选用装置____(填编号),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起____作用。
(4)用C装置收集氧气,操作的正确顺序为____→____→____(填编号)。
a.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,气体进入瓶中
b.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
c.当气体收集满时,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,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
(5)用D装置也可以收集氧气,当瓶中装满水时,气体应从____(填“a”或“b”,下同)端通入;当瓶中没有装水时,气体应从____端通入。
4编号:82780题型:填空题测试正确率:0%
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探究二氧化锰对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影响,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:
实验一:取5mL5%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,观察到有少量气泡产生,伸入带火星的木条,木条不复燃。
实验二:取5mL5%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,加入少量二氧化锰,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,伸入带火星的木条,木条迅速复燃。
根据实验一、二,某同学得出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的结论。
(1)该同学得出的结论____(填“正确”或“不正确”)。
(2)另一同学又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: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,其目的是想证明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____不变。第二方面的实验利用“实验二”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与“实验二”相同的操作,且观察到和“实验二”相同的现象,其目的是想证明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____不变。
6编号:59118题型:填空题测试正确率:0%
如图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。
(1)写出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:①____;②____。
(2)关闭A装置中的弹簧夹后,从仪器①向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的水,静止后①的末端有一段水柱,则A装置是否漏气?____(填“漏气”、“不漏气”或“无法确定”)。
(3)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取氧气,若要较好地控制产生氧气的速率,应选用装置____(填编号),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起____作用。
(4)用C装置收集氧气,操作的正确顺序为____(填编号)。
a.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,气体进入瓶中
b.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
c.当气体收集满时,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,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
(5)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,气体应从____(填“a”或“b”)端通入。
7编号:57551题型:填空题测试正确率:11.98%
在实验证明“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”时,有下列两种操作方法:
操作一:把少量二氧化锰慢慢加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;
操作二:把过氧化氢溶液慢慢加入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。
请回答下列问题:
(1)两种操作的实验现象是否相同?____(填“是”或“否”)。其中,能控制反应速度,得到平稳的氧气流的是操作____(填“一”或“二”)。
(2)由实验可知:二氧化锰能____(填“加快”或“减慢”)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;
(3)操作一中,当反应停止后,往试管中继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,反应____
(填“能”或“不能”)继续进行。把反应前后的二氧化锰的质量进行对比,发现质量____(填“有”或“没有”)发生改变。把试管中的固体取出,然后再加到过氧化氢溶液中,____(填“能”或“不能”)起催化作用。
8编号:30947题型:解答题测试正确率:72.27%
9编号:30946题型:解答题测试正确率:80.64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