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强用光具座、凸透镜、蜡烛、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。
(1)调整后,小强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,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,记录了下表所示的数据。

由上表可知,第7次成的像比第6次成的像____(选填“大”或“小”)。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,要使蜡烛的像仍在光屏中心,应将光屏向____移动。
(2)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,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(如图乙所示),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,此时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,应该将光屏向____移动(选填“左”或“右”)。
(3)图甲中,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,小强正确判断出了这是倒立、____的实像;如果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,只移动中间的凸透镜可使光屏上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像,则应向____移动凸透镜。

(4)实验表明: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,并且还随着物距的改变而改变。当蜡烛移到距透镜一定距离范围内时,无论怎样移动光屏,在光屏上只能看到如图丙所示的一个大小变化的圆形光斑。在物距不变的情况下若要在光屏上呈现烛焰的像。你认为接下来应如何操作?____(选填“换用一个焦距更大的凸透镜并适当移动光屏的位置”、“换用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并适当移动光屏位置”)。

答案

大,上,右,缩小,左,换用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并适当移动光屏位置

知识点: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  

解题思路


(1)第6次实验物距等于像距,可以判断出此时u=v=2f,因此这个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。进而可以确定第7次实验是f(2)近视眼镜是凹透镜,对光线起发散作用,会导致光线的会聚点向右移。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,光屏也应该向右移。
(3)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,成的像应是倒立、放大的;当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时,可以向左移动凸透镜,当物距等于像距时,成倒立、等大的实像;又根据折射光路可逆,当物距恰好等于原像距时,像距将等于原物距,能成倒立、缩小的实像。
(4)由于在光屏上只能看到如图丙所示的一个大小变化的圆形光斑,可知此时的物距小于焦距。若要在光屏上呈现烛焰的像,至少应让这个物距大于一倍焦距,即需要“换用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并适当移动光屏位置”。

易错点

查看相关视频

下载次数:1

<<上一题   下一题>>